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王宗义《世纪之交的中国图书馆活动》里的知识

来源:图书馆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世纪之交的中国图书馆活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收录了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宗义先生自1996年起从事《图书馆杂志》编辑工作以来发表在各种专业期刊上的主要论

《世纪之交的中国图书馆活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收录了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宗义先生自1996年起从事《图书馆杂志》编辑工作以来发表在各种专业期刊上的主要论文,是作者在阅读了诸多图书馆学的著作、报告甚至是原始记录与档案的基础上,并与众多图书馆的一线工作者接触后,“引发了难以抑制的思考与书写冲动”的思想成果。

因位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核心期刊《图书馆杂志》编辑部,并不完全等同于图书馆学界的理论研究者或图书馆业务岗位的实践者,因此其博览广识,思考不辍,心得常新,且多能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当今中国图书馆界的一些问题,一些新的学说,并不盲目跟风,更不随波逐流,“与图书馆人,特别是专业学术界的主流意见出现了一定的距离”,有些见解甚至是尖锐的,为其他人所不喜,但他从未退缩或放弃。

从专业编辑的角度去看待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对那些问题去追根溯源,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慢慢得出发展方式的不同,从而想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做一点有用的事,正是书名前标注“编辑视角”的原因。

书中的论文虽然来自不同的时期,发表在不同刊物之上,但是综观全书的目录,可以轻松地找到一条主线,把看似分割的论文连成一个主体。从国内图书馆界近年来声浪很高的“特色服务”到图书馆这个文献信息中心与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的异同点,再到现今时代下对图书馆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图书馆的基础理论怎样研究与发展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都市文化需求,最后更是对“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作了调查并提出了更深入的思考。

全书24篇论文,前23篇涉及了世纪之交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诸多方面,引发了重重思考,许多观点与业界广见的著作或期刊论文的主流观点有冲突,甚至相悖。第24篇文章《十五年的探索与思考》实际上是王先生对这整本书的一篇不似后记的后记,概述了自己这15年来的思考历程,算是对一段时期的总结。书中的每一篇都可以单独阅读,读者对哪方面感兴趣完全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篇或是几篇作简短阅读,但全书通读下来,却又有了一种整体之感,自然别有一番体味。

在《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图书馆活动——兼作“公共图书馆理念”的科学解读》一文中,王先生通过阐明“东西方社会文化和历史进程等的差异”,进而“令当代图书馆活动出现了理念与实践差异”,提出“认识与理解这些客观差异,将为图书馆活动的发展研究提供一个科学前提”。书中更是强调不能将其他图书馆好的经验生拉硬套,去别馆参观学习的时候觉得处处都好,都值得学习,但是放到自己的馆实施,就又困难重重、问题多多了。我们的国家采取的方式是实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图书馆也不妨实施“有本馆特色的专业服务”吧。

如今数字时代、信息时代以及知识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似乎各行各业都在呼喊着新时代的来临,坚信本行业的未来都与网络、信息密不可分。图书馆界也是如此。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有些人盲目跟风,刻意拔高图书馆的地位,片面地理解“公共图书馆精神”,宣称公共图书馆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平等地获取知识。口号喊得很漂亮,也让人十分憧憬,也确实吸引了一部分读者走进图书馆,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王先生驳斥了这种提法,认为公共图书馆的开放,并不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获取知识,这本身也是不可能的,而是让每一个人都平等得到获取知识的机会,这个机会,才是真正平等的。

在书中,王先生也严厉地批评了有些省市地方,文中写道:“在近年来的文化建设中,‘标识性文化建筑——城市公共图书馆大厦’在各个大城市成为一种潮流,似乎只有这样一种方式,才能使地方文化‘上台阶’,达到‘一流’,树立‘文化大省’、文化大市”的形象”,更曾幽默地讽刺说:“也许用不了多久,中国就能成为世界上公共图书馆大楼最多的国家之一。”

语言虽然有些许的尖锐,但一针见血,让人不免心中产生共鸣,如何才能提高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同,才是值得有关部门和图书馆人,甚至整个社会认真思考的问题。就这些问题,王先生也同样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探索和见解。

一件事物的好坏,不能一味地进行评判,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一种言论是否可行,也不能光听正面的意见,而忽视反对的声音。就好像苦口的总是良药,逆耳的总是忠言,想要理智地发展,总要听听不同的声音。道理虽然浅白,但能做到的总是少之又少。在大多数人都赞成或反对的情况下,相反的声音就好像是在荆棘中行走,处处艰难,又好像是黑暗中的一点光,微弱模糊。

文章来源:《图书馆杂志》 网址: http://www.tsgzzzz.cn/qikandaodu/2020/1019/392.html



上一篇:卅载情系图书馆
下一篇:《图书馆杂志》(2007~2008年)文献计量学统计

图书馆杂志投稿 | 图书馆杂志编辑部| 图书馆杂志版面费 | 图书馆杂志论文发表 | 图书馆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图书馆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