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馆杂志》栏目设置[09/30]
- · 《图书馆杂志》数据库收[09/30]
- · 《图书馆杂志》投稿方式[09/30]
- · 《图书馆杂志》征稿要求[09/30]
- · 《图书馆杂志》刊物宗旨[09/30]
抱冰堂的回忆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长江南岸武昌城有座蛇形山叫蛇山,蛇头面向对岸,与汉阳龟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蛇山南麓有一座红楼,是当年湖广总督的总督府。从总督府出发前行百米,有一组白墙绿瓦的建筑
长江南岸武昌城有座蛇形山叫蛇山,蛇头面向对岸,与汉阳龟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蛇山南麓有一座红楼,是当年湖广总督的总督府。从总督府出发前行百米,有一组白墙绿瓦的建筑。这就是湖北省老图书馆。
从图书馆侧门烈士祠向上望去,可以望见一组亭台楼舍。这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在张之洞离开湖北之后,为之修建的生祠,因张之洞晚年以“抱冰老人”自号,“抱冰堂”由此得名。20世纪80年代,武汉重修了黄鹤楼。从抱冰堂沿着山顶小路,可以到达黄鹤楼后门。
当年笔者居住在蛇山南麓,经常到湖北省图书馆阅读。傍晚时分,散步抱冰堂,常与退休老人们闲话家常。
老人们闲坐抱冰堂,说起这位湖广总督,如数家珍。张之洞已经成为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无论是汉阳兵工厂,还是汉口张公堤;无论是武昌大学堂,还是风度楼,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似乎都留下了这位晚清中兴之臣的身影。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沉浸在古老文明中的民族。面临挑战的时候,总是试图在历史中寻找慰藉,以至于不知不觉中将历史人物脸谱化。人们要么把历史人物塑造成为爱民如子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要么把历史人物塑造成为冥顽不化发国难财的乱臣贼子。其实,只要对中国历史进行深入思考,人们就会发现,历史人物都存在自己的局限。人们既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评判历史人物,当然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历史人物帮助解决当代人所面临的问题。
张之洞是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与当时洋务运动其他代表人物一样,张之洞较早意识到资本的作用,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试图充分利用资本的力量,维持腐败不堪的清王朝。这是满清重臣的历史悲剧,同时也是中国的历史宿命。
张之洞与其他地方大员一样,面对列强入侵,希望借助于坚船利炮,支撑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可是,当这些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派人到西方考察,并且试图借助西方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实现自己愿望的时候,他们才猛然发现,技术和机器可以引进,制度却无法更改。
张之洞发动洋务运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在于缺少资金,而在于他必须以务实的态度确保筹措的资金不会被腐败官员挥霍殆尽。为了防止出现腐败现象,他在湖北大冶开采铁矿石,却把铁矿石的冶炼工厂设立在自己看得见的汉阳。这样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缺乏经济常识的。然而,这位充分了解社会政治制度的洋务派代表人物知道,如果离开了自己的监督和管理,汉阳铁厂很可能会变成烂摊子。后来,也是在他眼皮子底下修建兵工厂,才生产出赫赫有名的“汉阳造”。
张之洞所在的年代,汉口是一片洼地,每到洪水季节,汪洋一片。人们在泥泞中跋涉,整座城市仿佛陷入沼泽之中。如何扩大汉口土地使用面积呢?
张之洞与当地大商人合作,修建拦洪大堤。当时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商人,愿意加入基础设施建设行列,投入资金修建堤防,这样做既可以确保租界不受洪水袭扰,同时又可以确保他们修建的基础设施不会遭到破坏。然而,张之洞拒绝了外国商人的请求,决定与中国资本家合作修建大堤。工程竣工后,留下大片土地。中国资本家通过购买土地,获得巨额收益。
从这一工程可以看出,当时张之洞就已经充分意识到资本的作用。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最早意识到必须充分发挥民族资产阶级的作用,在洋务运动中积极与资本家合作,利用中国资本完成城市土地规划建设。
如果问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当时腐朽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有哪些根本的区别,从张之洞的身上,人们就会发现,这个长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臣,骨子里却对资本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他充分利用资本发展钢铁制造业,并且以土地换取资本,“无中生有”,让汉口成为比肩上海的“大汉口”。
长江南岸武昌城有座蛇形山叫蛇山,蛇头面向对岸,与汉阳龟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蛇山南麓有一座红楼,是当年湖广总督的总督府。从总督府出发前行百米,有一组白墙绿瓦的建筑。这就是湖北省老图书馆。从图书馆侧门烈士祠向上望去,可以望见一组亭台楼舍。这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在张之洞离开湖北之后,为之修建的生祠,因张之洞晚年以“抱冰老人”自号,“抱冰堂”由此得名。20世纪80年代,武汉重修了黄鹤楼。从抱冰堂沿着山顶小路,可以到达黄鹤楼后门。当年笔者居住在蛇山南麓,经常到湖北省图书馆阅读。傍晚时分,散步抱冰堂,常与退休老人们闲话家常。老人们闲坐抱冰堂,说起这位湖广总督,如数家珍。张之洞已经成为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无论是汉阳兵工厂,还是汉口张公堤;无论是武昌大学堂,还是风度楼,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似乎都留下了这位晚清中兴之臣的身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沉浸在古老文明中的民族。面临挑战的时候,总是试图在历史中寻找慰藉,以至于不知不觉中将历史人物脸谱化。人们要么把历史人物塑造成为爱民如子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要么把历史人物塑造成为冥顽不化发国难财的乱臣贼子。其实,只要对中国历史进行深入思考,人们就会发现,历史人物都存在自己的局限。人们既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评判历史人物,当然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历史人物帮助解决当代人所面临的问题。张之洞是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与当时洋务运动其他代表人物一样,张之洞较早意识到资本的作用,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试图充分利用资本的力量,维持腐败不堪的清王朝。这是满清重臣的历史悲剧,同时也是中国的历史宿命。张之洞与其他地方大员一样,面对列强入侵,希望借助于坚船利炮,支撑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可是,当这些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派人到西方考察,并且试图借助西方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实现自己愿望的时候,他们才猛然发现,技术和机器可以引进,制度却无法更改。张之洞发动洋务运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在于缺少资金,而在于他必须以务实的态度确保筹措的资金不会被腐败官员挥霍殆尽。为了防止出现腐败现象,他在湖北大冶开采铁矿石,却把铁矿石的冶炼工厂设立在自己看得见的汉阳。这样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缺乏经济常识的。然而,这位充分了解社会政治制度的洋务派代表人物知道,如果离开了自己的监督和管理,汉阳铁厂很可能会变成烂摊子。后来,也是在他眼皮子底下修建兵工厂,才生产出赫赫有名的“汉阳造”。张之洞所在的年代,汉口是一片洼地,每到洪水季节,汪洋一片。人们在泥泞中跋涉,整座城市仿佛陷入沼泽之中。如何扩大汉口土地使用面积呢?张之洞与当地大商人合作,修建拦洪大堤。当时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商人,愿意加入基础设施建设行列,投入资金修建堤防,这样做既可以确保租界不受洪水袭扰,同时又可以确保他们修建的基础设施不会遭到破坏。然而,张之洞拒绝了外国商人的请求,决定与中国资本家合作修建大堤。工程竣工后,留下大片土地。中国资本家通过购买土地,获得巨额收益。从这一工程可以看出,当时张之洞就已经充分意识到资本的作用。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最早意识到必须充分发挥民族资产阶级的作用,在洋务运动中积极与资本家合作,利用中国资本完成城市土地规划建设。如果问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当时腐朽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有哪些根本的区别,从张之洞的身上,人们就会发现,这个长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臣,骨子里却对资本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他充分利用资本发展钢铁制造业,并且以土地换取资本,“无中生有”,让汉口成为比肩上海的“大汉口”。
文章来源:《图书馆杂志》 网址: http://www.tsgzzzz.cn/qikandaodu/2021/0104/611.html
上一篇:阅读之美
下一篇: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读博尔赫斯《虚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