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文化行走视阈下的图书馆工业文化遗产资源挖掘

来源:图书馆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吴良镛先生在其著书《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中评述:“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建筑间,融会在生活里。”[1]在历史中生活行走的人们是保护、承载工业文明的最有力载

吴良镛先生在其著书《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中评述:“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建筑间,融会在生活里。”[1]在历史中生活行走的人们是保护、承载工业文明的最有力载体[2]。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加强对工业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部署。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摸底调查的通知》,摸底普查1980年前建成的具有较高工业文化价值的工厂厂房和车间、矿产资源运储设备,以及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3,4]。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对于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工业文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5]再度审视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范式实现转型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需要。基于此,图书馆以开放的心态做好工业遗产的文创设计,挖掘文化的动态流动、文脉传承、文化传播、文化教育,旨在将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再塑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助力。

1 导语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和工业发展的物化载体及历史见证,是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是“阅读城市”的重要依托,见证着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之路,在其历史变迁中积淀了厚重的工业文化。对工业遗产的研究涉及到如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众多因素决定其文化遗产价值的考量中,工业遗产以其所处历史事件、历史地位和蕴藏的工业信息等决定因素确定了独特的价值。工业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从类型上分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两大类。有形工业遗产包括:车间厂房建筑物、生产传输加工机械、矿山能源场地和运输基础设施等物质要素;树木山水等自然生态与工业生产环境相关的自然要素;标语口号、雕塑壁画、照片摄影和印刷报刊等文化要素。无形工业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厂史厂志、人物事迹、科研成果、规章制度等[6]。图书馆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充分把握工业遗产文化特质和工业遗产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其结构优势、内涵定位、价值启示以及继承态度与发展方法等要素进行补充分析和理论阐释。挖掘和利用工业文化遗产资源是对工业历史的尊重和产业工人无私奉献精神的纪念,有利于发扬企业精神,延续工业文化的社会活力,可持续性提升城市的文化行走内涵,提高工业历史文化底蕴。

2 现状

王国平写道:“工业企业搬离老城区,工业遗产保留下来继续呈现其无法替代的价值,工业文明是城市曾经的骄傲,它们是我们记忆中‘回家的路’的标志。”[7]工业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类型不同,彰显突出的科技、工艺流程是其核心价值。目前有关工业遗产历史研究的文献不系统,且评估工业遗产价值的体系不完善,改造工业遗产的依据、内容及目标不清晰,对工业遗产内涵的科技和工艺价值不注重,忽略了工业遗产超出一般文物的专属特质,造成了价值的流失。在价值认识不清的基础上又造成载体保存不全面,最终需要表达的场地实物的历史文脉被割裂,工业文化遗产的标志性被降低。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存储载体,有义务承当起对公众阐述、展示和宣传工业遗产文化的职责,多维度挖掘和开展与工业遗产资源契合的主题元素活动,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科普性,知识性、互动性,以输出和传播工业遗产价值为目的导向,糅合处理工业遗产景观的“刚”与工业遗产文化的“柔”,满足公众的知识需求[1,8]。

3 探路

介于工业遗产的特殊性,图书馆在创造其新的使用功能、满足新的体验需求的目标下,结合工业遗产的文化特质,通过挖掘其历史、科技、社会等内涵,旨在维护其可持续的文化价值[9]。

3.1 文化行走视域下图书馆工业遗产的多维价值挖掘

(1)图书馆对工业遗产资源价值要素的评价方法。第一,历史因素。工业遗产作为行业类型历史形象的载体,其蕴藏的历史价值是重要的界定标准。图书馆以历史事件和历史时序为查询经纬度,多源找寻研究工业遗产的原始文献素材,以期实现印证和判断工业遗产的价值原则和传递工业遗产发生的历史事件信息的目的。

文章来源:《图书馆杂志》 网址: http://www.tsgzzzz.cn/qikandaodu/2021/0508/1317.html



上一篇:网络直播助力图书馆创新服务述略
下一篇:探讨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

图书馆杂志投稿 | 图书馆杂志编辑部| 图书馆杂志版面费 | 图书馆杂志论文发表 | 图书馆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图书馆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